张克相,宝丰县大营镇胡茄庄村人,受汝窑文化的熏陶,自幼喜爱汝瓷。2002年开始跟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汝瓷烧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王君子老师学习汝瓷烧制,鉴赏、收藏汝瓷。经过王君子老师的精心培养和张克相自己的不懈努力,熟练掌握烧制、制作、配釉等多种技艺,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实践创新,2017年6月创立平顶山大象汝瓷有限公司
马得原,字汝源,1981年6月出生于河南省宝丰县,中国传统技艺大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汝瓷烧制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平顶山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宝丰县“父城工匠”,宝丰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河南省宝丰县是我国著名的“汝瓷文化之乡”。近年来,当地不断加大汝瓷传承、保护与创新力度,在实施品牌化、规模化的道路上,注重打造汝瓷文创产品。目前,宝丰县拥有汝瓷生产企业和手工作坊170余家,从业人员数千人。
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村的王浩,是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从小喜欢陶瓷,曾拜王国奇先生为师,在名师指点下,王浩迅速掌握了汝瓷烧造的技巧,为了重现宋徽宗时期汝瓷的精妙,王浩刻苦学习,不断实验,终于烧造出惟妙惟肖的仿古汝瓷,这些作品深受海内外藏家喜爱。
8月11日上午,县汝窑瓷业发展中心负责人、平顶山一方文化艺术创作有限公司总经理路俊杰等一行到新密市梦祥银创小镇进行拜访学习,梦祥公司董事长李杰石、副董事长路英霞陪同考察
汝窑为后世传称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自古以来就有“汝窑为魁”的美誉,最明显的特征在于那后人几乎无法复制的天青色釉,故有“天青色、面如玉”而温润细致,掳获人心的美色。汝窑有厚胎薄釉,又有薄胎薄釉,胎土颜色呈浅灰色、灰色等,因看似灰烬之色而被称为“香灰胎”;釉色上,除传世品常见的天青色釉,尚有粉青、月白等颜色,应与釉料施罩的厚薄有关。此外,目前所见汝窑多有开片,原因在于釉药的熔点较低,产生有冰裂纹、鱼鳞纹、蝉翼纹的开片效果,古人统称“蟹爪纹”。汝窑以匣钵支钉垫片正烧的方式,“芝麻铮钉釉满足”,成品多为满釉,又因支钉细小如芝麻,底部所产生的支钉痕细小,且多以三五为数。
黄飞平,1967年出生在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一个制陶世家,初中毕业后,年仅16岁就在宜兴老家随母亲范杏芬学习紫砂壶制作,他沉得下心、好学精进,熟练掌握了紫砂釉陶烧制技艺。
今年46岁的陈矿辉是中国传统技艺名师,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1996年开始汝瓷烧制技艺的学习,2003年跟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君子老师学习汝瓷烧制技艺,2017年12 月注册成立宝丰县徽仕汝瓷发展有限公司,从事汝瓷烧制及销售,2021年被评为中原陶瓷文化产业十大创新人物,2023年被评定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中国(平顶山)第二届官窑瓷器烧制技艺大赛暨中国汝窑“礼赞鹰城”全国陶瓷创意设计大赛自1月份启动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共收到来自高校师生、独立设计师、文创设计团队、陶瓷工匠的393件(套)参赛作品信息。经过专家认真评选,共有136件(套)作品入围;评选出优秀奖36件(套),其中最佳创意作品3件(套),最佳视觉作品8件(套),优秀作品25件(套),入选作品100件(套)。现将评选结果公布如下:
王占稳,家住宝丰县大营镇清凉村,也是汝官窑遗址所在地,从小跟随父亲学习汝瓷拉坯成型及汝瓷烧制技艺。1997年至2009年期间,师从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孟玉松,潜心学习汝瓷烧制技艺。如今已是中国传统技艺大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汝瓷烧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